天津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教育优势,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度调整期和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战略机遇期,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共同探索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教育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着力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重要政策,着力构建产教城互动发展新格局,着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突破性成果,着力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和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为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主要目标。通过部市共同努力,用2至3年时间,建成产教深度融合、职普相互融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学体制上,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更加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更加多样,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更加匹配。
——育人模式上,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机制更加完善,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更加健全。
——评价方式上,以人为本、面向人人的价值导向更加鲜明,能力为重、贡献导向的评价方式更加合理。
——管理机制上,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更加顺畅,制度供给更加充分,条件保障更加有力。
——国际交流上,互学互鉴更加深入,形成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和标准,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将天津建成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往中心。
二、重点任务
(三)提升天津职业教育关键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大课程、教材和教学装备开发力度,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职业教育特色思政育人模式。建设一批实践育人基地,挖掘和传承天津工业文化的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探索举办职教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短视频大赛、“故事思政”大赛、情景剧大赛、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和职业院校思政课高峰论坛。建设“职教思政云”,将天津市思政实训基地、思政课主题教室打造成“大思政课”综合实践基地,设立职教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中心,遴选一批职业教育特色实践育人基地,开发一批职业教育特色思政教学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天津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作用,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提升运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育人的能力。
2.建立课程教材产教联合开发机制。由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心,整合行业、企业、教研、院校等多方资源,重点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环境工程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包装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眼视光技术、护理、药学等专业领域,研制一批核心课程标准,打造一批高水平优质课程,开发数字化资源。加强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建设,对接主流生产技术,开发一批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等新形态教材和鲁班工坊多语种教材。
3.探索专业教学装备产业化运营模式。积极培育职业教育教学装备产业发展,发挥职业学校专业优势和校企合作优势,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持续开发职业教育教学仪器、实训设备和配套教学资源,整体打造“实体教学装备+模拟仿真系统+虚拟现实平台”系统化的教学装备体系,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训、技术培训、技能大赛等方面广泛推广应用,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教学装备的天津品牌。
4.完善工匠之师培养培训体系。部市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支持学校建设博士授权单位,支持申报职教师资培养的相关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市属理工类院校设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二级学院,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支持天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开展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试点。支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全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联盟,加强天津市职业教育工匠之师研究中心建设,引领全国职教师资培养改革实践与探索。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校长、教师培训基地,面向全国职业学校,开展每年不少于5000人次的校长、管理干部和骨干师资培训。加强“技能天津”建设,支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依托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承接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养任务。
(四)组建区域产教联合体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由管委会负责人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骨干企业、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组建实体化运作的理事会,完善章程、议事规则、考核评价等,明确并落实各方的责权利,先期打造4个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升级等功能的产教联合体,并逐步推广。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完善人才供需对接机制,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1.打造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瑞博融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成立理事会。提升生物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统筹编制专业群建设规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升级改造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和学业考核评价。聚焦细胞药物、基因药物、疫苗、抗体等前沿领域,推动高校加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与联盟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生物医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和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组建跨界技术研发及应用团队,推动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双向流动,联合开展技术创新。
2.打造天津港保税区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产教联合体。由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牵头,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等院校,以及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合力(天津)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成立理事会。支持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牵头,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服务保税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现场工程师。依托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搭建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将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改造升级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聚焦海洋产业体系升级关键技术,用好“揭榜挂帅”机制,高校联合企业开展特定需求“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鼓励校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科教创新平台,做大做强海洋装备市级主题园区。
3.打造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创产教联合体。由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等院校,以及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企业和机构参与,成立理事会。支持天津大学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联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定向培养现场工程师等信创行业一线人才,逐步推进更多信创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产业学院。与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发展基金紧密对接,探索由产教联合体成员单位成立产教融合基金,支持实训中心和实训项目建设。
4.打造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数字经济产教联合体。由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牵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等院校,以及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抖音有限公司、天津满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宏信建发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成立理事会。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需求,校企共建一批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等前沿专业,改造一批传统专业,将数字素养融入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双向牵引机制,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数字经济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支持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学校共建跨境电商、保税直播等实训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五)组建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
先期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重点产业链和智能供应链产业领域,逐步推广覆盖到航空航天、轻工业等其他产业链,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产业链市级牵头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具体负责,以产业链工作专班为基础,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的运行机制。将建设内容纳入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建立议事协调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
1.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天津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共同牵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院校和企业参与,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开发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标准和实践能力项目。依托职业学校开展委托培养和订单培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工种、多区域的在岗培训。组建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共性技术实践平台,在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高端机床等领域,破解一批技术应用、工艺流程改进、生产线创新等问题。
2.组建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弗兰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共同牵头,天津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等院校参与,组建新能源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开展“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培养模式试点。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导师团队,以企业一线攻关项目为牵引,培养紧跟产业迭代升级需要的现场工程师。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建设新能源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新能源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围绕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
3.组建智能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共同牵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和机构参与,组建智能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围绕数字零售、智能物流等供应链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落地双导师制,引导高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课题、院校学生实践项目重要来源。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联合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形成智能供应链人才认证体系。
(六)创新普职融通机制
促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渗透融通机制,深化中高职系统化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促进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
1.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和新型产业学院。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组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聚焦科技创新到技术应用全流程,支持天津大学与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智慧海洋能源产业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天津市职业大学共建模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构建卓越工程师、现场工程师、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梯度培养体系。
2.深化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持续实施职业教育创优赋能项目,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多样化发展,遴选3至5所学校试办综合高中。支持20所左右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15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在区域产教联合体、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中,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联合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研究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贯通式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一体化教科研机制和评价体系。
3.创新拔尖技术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支持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招收优秀中高职毕业生、生产一线优秀员工就读职教本科专业;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符合硕士研究生报名条件,且在生产一线工作3年及以上、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发挥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引领作用,选拔优秀中高职毕业年级学生,实施“工匠涵养创新工程”,培养一批新时代“准工匠”。
(七)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
积极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深化鲁班工坊建设,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1.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成立大会成果转化与研究推广中心,加速构建国际职业教育标准规则制订和发布平台、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平台和国际职业教育模式拓展推广平台。编辑出版“职业教育国别研究丛书”,升级《职业教育研究》期刊。参与组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汇聚全球产业领域和教育领域专家资源,构建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智库新框架。
2.提升鲁班工坊品牌内涵和价值。建立鲁班工坊建设部市会商机制,推广天津鲁班工坊建设经验,引领和带动全国院校高质量开展海外鲁班工坊建设。升级建设鲁班工坊研究和推广中心,深入开展鲁班工坊规范标准研究和实践成果分享,面向国内外发布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年度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推行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健全知识产权体系,推动参建院校、合作国本土企业和走出去中资企业联合开发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装备标准,冠名鲁班工坊品牌商标。优化鲁班工坊海外布局规划,大力推进南美洲、南太平洋等地域的鲁班工坊建设,持续完善亚洲、欧洲、非洲鲁班工坊建设。
3.创新职业教育国际交往品牌。面向“一带一路”、中亚、金砖、上合组织国家等,组织举办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研讨会,广泛交流分享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升级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创办“外交官走进鲁班工坊”、“境外媒体看职教”等品牌活动,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传播渠道。支持中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深入交流,支持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院校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共建工程师学院。
三、保障措施
(八)创新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市委分管负责同志担任主任的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工作,研究重大问题和重要政策。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规划,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构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健全质量评价和财政税收保障机制。
(九)建立健全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规制度。研究制定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明确各方主体在产教融合中的职责、权利、义务及相关融合机制,明确激励政策、救济制度、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法律地位、培育储备、建设路径、评价激励等提供法律保障,在产教融合形式、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产教融合推动学徒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法律要求。
(十)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职业教育。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支持范围。
(十一)搭建产教融合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动态发布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技术研发需求、项目合作需求和学校人才供给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等,定期发布人才需求预测及专业预警报告、产教融合绩效报告等。建立产教融合创新大数据库,建设智慧职业教育管理云中心、职业教育资源云空间、产教融合智能决策辅助系统等。支持天津大学设立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智库。
(十二)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在产教联合体和产业链共同体中,对“高精尖缺”技能人才率先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专项特殊奖励、股权期权激励、技术创新成果入股等激励办法。支持高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海河工匠”,持续开展劳模、高技能领军人才进校园活动,厚植津门职教文化氛围,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