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改资讯 >> 教改资讯 >> 正文
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 培养大国工匠职业素养
栏目:教改资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0-23 06:53:54 点击:

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培养具备“中国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应大力弘扬、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强烈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院校可以从“课程引导、活动践行、环境浸润、平台助力”四个方面入手。

课程引导:立足课堂,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深入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首先,要积极开发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依照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地域特色发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挂钩。

其次,要深挖原来课程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要素,积极寻找课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诚信观念、奋斗意识、创新理念等要素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学生心田。

再其次,专业技能课程在强调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品德培育,适时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总方针,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双向提升。

活动践行:走进社会,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特点,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中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紧密联系,而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知行合一”也恰恰阐述了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同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高职院校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和街道社区的合作,用良好的家训家风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尊老孝亲、邻里和睦、朴素勤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街道社区的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投入到美化家乡、建设家乡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家国情怀”有依托,“爱国精神”有载体。

其次,职业院校要积极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参观传统文化体验馆、英雄人物纪念馆、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等,通过参观体验、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动体验,获得最鲜活、最深刻的印象,让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热血涌入学生的血脉。

再其次,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以“大国工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中华老字号和大型企业,走进传统作坊或现代车间,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拜访能工巧匠,体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精湛技艺。

环境浸润:创设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浸润的校园氛围

环境育人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精心设计校园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浓郁的书香校园,为高职学子的成长提供养分充足的沃土。

首先,要在校园中建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墙、文化雕塑、文化走廊、文化展厅等,使学生时时刻刻浸润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沉。

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制作中华英雄人物、传统风俗与礼仪文化、文学经典诵读、大国工匠等专题栏目,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再其次,邀请相关专业的学者专家、民间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厂的能工巧匠深入校园,与学生沟通交流,开展文化讲座或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工匠精神。

最后,加强图书馆建设,扩充中华传统文化书籍和音像资料,建设校史馆,举办专业或行业发展史展览,大力宣传行业模范和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使命担当。

平台助力:搭建平台,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需要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为他们提供深入学习、广泛实践的机会和空间。

首先,要搭建学生社团平台。职业院校要根植中华传统文化,并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本地的地域文化特点,组织学生自主成立丰富多样的文化社团,如生物食品专业的学生成立“美食社”,挖掘地域传统美食或饮品的制作工艺,并根据现代审美追求和消费者日益丰富的口味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成立“传统服饰社”,学习刺绣、织染、盘扣、绲边、编织等手工工艺,感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服饰的精美和雅致。

其次,要打造一批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这些活动要定期开展,年年延续,成为本校文化活动的品牌。比如开展“诵读经典,书香校园”主题活动,内容可以包括中华经典诵读会、经典解读讲堂、读书沙龙、优秀剧目放映厅、书香宿舍评比等一系列活动。

再其次,要充分尊重并掌握学生的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采用VR技术、3D影像等现代信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辉煌灿烂,给学生震撼人心的视听体验。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也要不断探索,可利用短视频、微课、手机APP、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力争使学习形式丰富,知识渠道广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迸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张华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授,张永辉系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