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改资讯 >> 教改资讯 >> 正文
为高技能人才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栏目:教改资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0-29 06:32:16 点击:

近日,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大劳模班”迎来一批新学员,该班着重面向劳模、工匠等技术技能人才重点群体实施职工学历教育助推计划,实现学历和非学历双提升,促进首都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无独有偶,教育部也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委托开展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函》,选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等六个重点领域,分别委托六所高水平专科高职学校进行改革试点,着力培养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主要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在职员工两个重要群体,涉及多个教育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一般而言,在校学生实践岗位能力欠缺,但适龄青年的优势在于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学习能力强,学历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职员工经过多年生产服务的历练,实践经验丰富,但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两个群体各有所长、优势互补,都是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的重要储备库。我们要针对两个群体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双管齐下,推动两个群体双向互动,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从发现选拔来看,对在校学生而言,可采用测试、考察和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专业水平测试、体能测试,考察其思想政治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结合任课教师推荐,将真正对本专业有兴趣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针对性培养。对在职员工而言,要将技术素质好、岗位能力强、生产效率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好、发展潜力大、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选拔出来,重点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其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从资源供给来看,应为拔尖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在校学生和在职员工深入生产服务一线,加强动手实践和操作训练,同时为其提供丰富的行业前沿资讯和科技发展动态,不但要让其精通产业链后端的使用保养、维修维护等,还要了解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原理,清楚产业链中端的生产和加工制造程序,培养熟悉全产业链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从培养管理来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校办学规律,单独编班,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机制。拔尖技术人才培养应配备专门教师,教师在管理时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对班级管理实施动态调整,充分激发学生和员工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业发展动力。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体现技术革新动态、符合技能积累规律的学习项目或内容模块,充分利用数字学习资源优势,为个性化学习、泛在化学习提供友好、便利的学习环境。

从师资要求来看,任课教师要善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任务灵活确定教学时长,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专业过硬,既要能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也要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天性,发挥学习过程主体建构的作用,增强教与学的效果。

从培养评价来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测。为科学、客观评价拔尖人才培养的成效,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测。纵向上实施事前测、中间测和结果测,记录学生成长全过程,积累人才成长数据;横向上与其他传统培养或未加干预的同学、同事比较,开展平行测试,便于对比研究,获取科学、客观的数据,呈现可信的结果,总结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包括中高职学校、技工院校和成人高校等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盘活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技能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能支持。

(作者:聂伟,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