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改资讯 >> 教改资讯 >> 正文
刘晓:为什么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
栏目:教改资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12 06:24:59 点击: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从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出发,立足一域谋全局,形成区域产、科、教协同发展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首批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也于近日公布。应如何理解这个新概念,其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日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晓对话本刊,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刘晓多次参与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制定工作,尤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相关工作。他表示,要正确理解“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就要跳出教育本身去审视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功能解构”与“体系重构”,要立足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来思考职业教育,以大职教观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


 

跳出教育审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

 


 

在线学习  

《意见》提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而市域产教联合体第一强调市域,第二强调以产业园区为基础,这是为什么?

 


 

刘晓:要深刻理解《意见》,就要把握其出台的宏观背景。第一,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跳出教育本身去审视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必须进行转型,其导向是,职业教育要高层次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区域产业体系做强;职业教育要保障全面充分高质量就业,尤其要关注本区域内的人才系统化培养和高质量就业;职业教育要提供认可度高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畅通、系统化的成长道路;职业教育要高位推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让技能真正融入生活、深入人心。

第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主要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供需关系中,要重新审视职业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功能结构上的匹配程度,进一步满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三,区域一体化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区域一体化可促进技术、人才、资源无障碍流通,打破条块分割背景下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壁垒。因此,国家非常强调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也都希望产业在本地生根发芽,而这需要拥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能力,如人才、技术、设备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功能解构”与“体系重构”,重新理解和梳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不强、职业教育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内职业教育人才系统化培养和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度不深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与针对性解决。

第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在职业教育中,政府角色在发生转化,由政府主导、政府推动到现在的政府统筹管理,吸收多元主体参与,以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纵向上,处理好“央—地”关系,让国家政策真正在市域落地;横向上,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重要主体的作用, 强化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型伙伴关系,强化“政府—市场—学校”的三重治理逻辑。


开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


在线学习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刘晓:随着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需要更深地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并与之同频共振,助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意见》坚持系统思维,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以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具体而言,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目标是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适应我国逐步推进的各项改革与重要战略人才需求;解决管理职能的问题,通过产教联合体可以调动各方积极性,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解决资源整合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保障区域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解决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问题,通过产教联合体撬动政府资源,激发园区、行业、产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共同育人;解决治理结构和科学决策问题,突破职业教育治理中的“央—地”“政府—市场—学校”的现实瓶颈,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区域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教育部职成司原司长陈子季曾经谈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基座落在区域性、行业性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要通过开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构建央地良性互动、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最终把职业教育升级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影响、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战略资源。


在线学习  

职教集团、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都是职教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这些举措有哪些不同?


刘晓:我们要把握职业教育改革中“变”与“不变”。“变”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下,国家对深化产教融合的载体和工作重点有所变化,“不变”则是始终沿着深化产教融合这条主线在进行。

相对职教集团、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我认为,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做到几个强化。一是强化优质资源特别是职业教育资源的下沉。虽然杭州、宁波等城市并不存在资源缺乏问题,但全国很多地区并不是这样的,情况并不乐观。二是强化资源的整合,使一个区域内不同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以及中高本学校的优质教育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三是强化区域内人才系统化的培养。通过发展区域内高等教育,让学生读完中高职后留在本地读书,减少人才外流。四是强化解决产教融合改革中触及的深水区问题或者“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国家针对产教融合企业推出的很多优惠政策,如何在地方落地落实。 


在线学习  

从职教集团到产业学院再到联合体,职业教育办学载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晓:一是从合作到融为一体。以前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学生到企业实习,目的是由企业解决就业岗位,但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适合企业的需求。而在联合体中,企业真正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中,双方围绕园区产业共同制订更加落地的适应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从松散到紧密。传统的校企合作只是基于合同的契约性合作,相对而言比较松散,而现在联合体的形式更便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实体化运作,使双方紧密捆绑在一起。三是从服务到引领。过去的合作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现在的市域联合体不但要为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还要引领园区及区域产业的发展。


联合体建设应重点关注三方面创新


在线学习  

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建设思路?


刘晓:一是以人才为核心、专业为纽带,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地方适应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要实现对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提升,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增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做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盘棋,将专业建设真正扎根在产业链的土壤之中。

二是以科创为基础、服务为亮点,加深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入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要推动产、科、教在同一区域中形成共生共融的发展生态,促进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区域适应性,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进一步立足区域需求,重视科技研究工作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将科技创新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师成长全过程。

三是以协同为动力、制度为保障,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持续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不再是传统的从教育内部出发对区域产教融合的深化,而是要从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出发,立足一域谋全局,形成区域产、科、教协同发展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对此,要建立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通过制度化建设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关系、角色定位及运行机制。 


在线学习  

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职教集团、产业学院不同,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创新探索?


刘晓:一是创新区域职业教育专业统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要将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对标国家核心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地方专业布局,助力国家重大战略自上而下的部署,以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二是创新区域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市域产教联合体要承担起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全生命周期培育的重要使命。要以深化学徒制人才培养进一步强化职业文化,扩大中高本贯通培养范围,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形成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地化培育体系。

三是创新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要以实体化运行与社会服务功能对接实现产教运行要素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性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一方面要推动组织运行实体化,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各主体间运行机制,加强各个组织间的利益协同;另一方面要推动功能实体化,真正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良、社会人员培训等服务。


在线学习  

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已于近日公布。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您认为应该重点抓住哪些问题?


刘晓:一是围绕国家战略,优化结构布局。要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能型人才持续成长需求,重点支持服务区域重大战略性产业的联合体。二是要紧扣关键环节,加强基础建设。建设具备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等功能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和仿真实训系统,建设就业、用工、招生、师资、技术、管理等共享平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和共享型教学团队。三是促进开放共享,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政府统筹、园区推动、行业指导、多元合作、广泛参与”的办学机制。四是注重示范效应,强化以点带面。要深入整合市域各类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产业资源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在学校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配置和互聘、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以大职教观推动职教大改革


在线学习  

三教协同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请就此谈谈您的思考。


刘晓:三教协同创新提高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这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利好,同时也就要求我们跳出教育本身去审视职业教育。

要构建技能型社会,就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真正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命脉紧紧相融。现代职业教育承担着提高技能普及程度、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国民技能素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来思考职业教育;要以更加具有张力的模式发展职业教育,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

要重构我国教育体系与管理体制机制。基于教育类型,我国教育体系可划分为通识教育、技术教育、学术教育,基于类型教育体系重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各层次学位体系。

要建立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适龄群体技能教育基础上,将技术技能习得作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让幼儿、普通中小学群体以及退休后老年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残疾人等都有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