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实现了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如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等诸多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国已有深厚的基础。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教育,全民终身学习领域成果丰硕。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稳居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巨大人口压力正在转化成强大人力资源,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制度环境和实施条件 ,明显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新的时代,数字变革正在重塑全民终身学习,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也应进一步打破壁垒、形成合力,以更好地服务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本期封面专题,我们将以2023(第二届)终身学习大会为切入点关注全民终身学习,关注教育数字化进程,关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助力。
从党的十六大强调“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再到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都在昭示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一轮高潮已经到来。
这是着眼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习型大国建设,将为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必由之路。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需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学校教育的变革,又要辐射和带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系统的重构,是一种涉及全民全社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重构需要树立“大教育观”。要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日趋健全的正规教育、相对分散的继续教育,强化协同创新;要进一步打破“围墙”,改变教育形态;以学校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不但要眼睛向内,更要眼睛向外,将教育数字化的成果外溢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实践教育、终身学习,从而将学校教育融入更具包容性的终身学习洪流中,构建起崭新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阶段。以往教育信息化的诸多问题,比如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浅层化”、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信息化建设的“偏管理”等依然需要面对和破解,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和工具的革新,而是从思想理念转变到行为模式变革的系统性工程。
每一次科技的重大发展与创新,每一次产业变革与生活方式转型,都影响甚至改变着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两千年前的教育梦想,当年轻的数字技术与古老的梦想相逢,将奏出人类文明教育更优美的乐章。它将带来公平包容的教育、更有质量的教育、适合人人的教育、开放合作的教育,实现“教育即社会,社会即教育”。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将全方位重塑教育,将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强大的数字支撑,把数字转型时代的世界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