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高校要坚定不移担当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11 12:21:53 点击: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高校要坚定不移担当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高等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打造一流的育人体系和环境,自觉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自觉担负起人才自主培养的时代重任。

新时代迫切需要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载人航天事业进一步突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探索深海技术取得长足进展,新能源新材料与量子科技、生物科技不断发展……这些科技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支撑。创新型人才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国力突飞猛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地缘政治、世界多元化等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引发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不可阻挡的复兴进程、不可避免的大国竞争对创新型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因此,对于中国一流大学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出一流人才,特别是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批具有交叉思维、复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事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创新型人才的战略内涵在于能够引领未来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何谓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学习力、思考力和行动力,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需要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学生学习实践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积极鼓励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设想,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着力营造积极开拓的创新文化导向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依托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由学习和探索中拓展思维、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中山大学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把“三个最大限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一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好奇心;二是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弘扬与提升。倡导“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任务,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合作、如何生存,以适应未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学生的学习目标,要从只为“应付考试”转变为通过个性化自主学习,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主动发展。

坚定不移担负起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仅仅是向国家和社会输出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的人才越好越多,意味着国家民族的未来越光明、越强盛、越安全。

第一,过去1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证明了我们有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信心和底气。经过长期努力,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第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要求我们坚定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的决心和骨气。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奇迹的主要创造者是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奇迹的创造更要依赖人才自主培养。自主培养不是封闭式培养,而是面向世界,中外融通,开放式培养。

第三,高校责无旁贷是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的主体力量。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高校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为了未来,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贡献国家,促进人类进步。高等教育发展对世界科技发展、文明更迭、创新升级有着决定性意义,是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的主体力量。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能够引领未来的人。

第四,中山大学以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夯实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担当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的主力军。

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能力。2022年中山大学提出推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将教与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上来。“加强基础、促进交叉”侧重教育教学的结构体系与内容方面的改革思路与方针,“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侧重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方面的改革构想与措施。

全面推行和落实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需要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更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为此,中山大学稳步探索开展学部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等系列措施,全面优化提升育人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学部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在跨院系、跨学科教育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院系之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夯实跨学科教育的基础,促进跨学科教育向纵深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年底,已成立经管学部、医学部,接下来还将在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和信息等学科组建学部。二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教师分系列聘任体系,探索对教研系列、教师系列、专职研究系列三类教师进行分系列设岗、聘用和考评,为不同系列的教师提供有预期的职业发展路径。2023年开始,对新聘教研人员实行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预聘-长聘”制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三是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书育人导向,突出质量和价值贡献。在各个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突出质量导向,坚持分类评价,坚持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探索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对于教师考核评价,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提高教学考核占比,引导教师回归育人核心使命,服务发展,追求卓越。让不同系列的教职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通道,实现“近者悦、远者来”,营造安心舒心才能专心潜心做大事的良好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山大学将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之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学校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强科研平台的体系化建设,坚定不移加快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作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 高松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