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原点,教学评价则是教学活动发展的风向标与指挥棒。
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学校要完善自我评价的机制,评价结果反馈机制、质量改进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并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把握好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与及时反馈,将评教结果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诊断和教师考核中来,是高校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的关键点。
如何更好地开展常态化、过程性评价,并保障评价结果反馈的时效性,是高校进行教学评价工作的难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则为全过程、多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更多可能。
例如,北京大学正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由侧重结果性评估向侧重过程性评估的转变。北京大学的网上课程评估系统强调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的结合,其中结果性评估主要以期末评估为主,过程评估则包括日常反馈、期中评估、专家评价。日常反馈是期末课程评估的重要补充,旨在解决期末课程评估滞后性的问题。如学生评教方面,北大发现师生交流一直是学生反馈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在一个学期与老师单独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学校在评估系统中增加了日常反馈模块,在学期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反馈,老师可以及时查看和回复学生问题,反馈结果也能让班级所有学生看到,借助评估平台为师生提供日常交流机会。
教学督导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障督导评价的贴切、客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教学评价信息化平台实现分类评价,针对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听课表,以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进行评价跟踪。教学督导可以围绕听课内容对课程教学进行指导,以帮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针对督导听课覆盖率低的问题,学校通过平台提供的技术保障实现了过程引导,着重将督导听课次数少于N次的教师优先推荐给督导听课,且督导可查询“近3年累计被听课次数”和“本学期累计被听课次数”的教师课程,做到了以全覆盖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听课。以2021年秋季学期为例,督导累计听课380次,覆盖全校教师222位,其中,含未被听评课的教师153位,专家评价教师覆盖率为86.47%,提升了20.29%。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授课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同行和督导等教评报告,从不同维度了解教学质量,及时改进教学。借助管理平台,教学督导员听课当天需要在线上反馈评价结果。教师和所在二级院部领导可实时查看教师的评价结果和意见建议,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评即改。同时,任课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对督导进行回复,实现教师与督导间的双向交流。
2022年,西华大学3个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在线考察,截至目前,学校通过认证专业数达5个。谈及专业认证工作,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曾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过程的评价数据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撑作用。
具体来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蒋珍菊表示,教师利用好随堂评价,设置合理的问题,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及时反馈对教师的意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调整教学方案。这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最直接的应用。此外,教评问卷着重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力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和欠缺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教师能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满足最初制定的培养目标,从培养结果倒推培养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实际上,随堂评价、期末评价等教评的各个环节实现了评价培养成效、发现培养问题、解决培养问题、提升培养成效的闭环结构,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这些都是使用信息化教学管理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相切合之处。
教评数据作为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等迎评迎检的客观证据外,其最大的作用还在于善加利用可以改进教学质量。黎明职业大学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作为教学诊改最根本的出发点,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涵盖校选课程、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各类专业课程的有效课堂认证。
在满意度调查之后,学校形成专门的课程质量监测诊断报告,分别通报给二级学院、课程承担单位以及质量提升项目的主管部门。部分课程的满意度调查设计了形成性反馈信息,这些则直接反馈给相应的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时,学校尤为注意避免学生将其与评教相混淆,避免用于定级式评价,而主要用于发展和改进的辅助,使课程满意度成为课程诊改的重要推手和核心指标。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高校教师的评价应突出教育教学实际,倡导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
教评数据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岭南师范学院教学发展与质量评测中心的吴涛主任曾提到,该校的教学单位会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反馈至教师本人,根据总体排序,对本单位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鼓励,对教学质量欠佳的教师给予关心帮助,以促进其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仅会记入教师个人教学成长档案,作为教师教学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教研项目评审、岗位聘用等的重要依据,而且评价结果和参与率等关键数据也会纳入教学单位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另外,学校还会适时将各单位各专业各年级评价结果靠前的教师名单进行公布,授予一定数量的教学质量优秀奖。
黎明职业大学对教评数据的态度是“用好评价结果,有效支持教学改进”。学校通过教学评价信息化平台获得定量评价数据后,还会结合教学业绩、成效等对教师学年考核进行定性评价,防止出现过度量化及人缘分、人情分的现象。同时,各类评优也使用教评数据,例如学校教坛新秀评选就要求在评选周期内所任教班级课程80%以上学生评教成绩达到优秀等级。
从具体的评价方式来说,有高校正在推行四级测评综合计分的方式,给学生测评、督导测评、同行测评、教师自评等不同评价设置对应的权重。通过院系督导团队解决听课全覆盖以及督导专业背景的问题,学院督导由学院领导班子和教学名师组成,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行为系统随机分配,保证评价的公平性。通过开展多级测评综合计分,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有效,学校所有评职称和评教学类奖项,都跟教评分数挂钩。
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将多年评教数据的趋势与平均分作为教师评职称和绩效考核的参考,并对教师展开分类评价。例如,在职称评审中,提高对教学型教师在同院系同职称级别教师中评教位次的要求,对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适当放宽评教数据的排名要求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评价数据正在逐渐深入地影响到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的方方面面,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师课程教学改进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