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展成果 强示范 促引领】丁唯佳:数智时代会计学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7-31 22:45:05 点击:
【展成果 强示范 促引领】丁唯佳:数智时代会计学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近日,国家开放大学召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交流展示会,教师代表们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教师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教改实践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国开之声陆续刊登16位教师代表的教改成果展示,供大家交流学习,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推动教改向纵深发展,促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丁唯佳:数智时代会计学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随着智能化为典型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持续涌现,会计工作正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传统的记账型会计迅速向数智化会计转型升级。2021年,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以推动会计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实现会计职能拓展升级,并从环境、技术和制度等方面对会计智能化问题进行了规划。

由于开放大学学生在职在岗的职业教育特点,会计学专业从传统会计人才的培养向新型数智会计人才培养转型势在必行。目前行业企业在智能财会方面已经走在了院校的前面,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条件下,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企业工作场景,借助企业的力量共同建设会计学专业是最为可行并高效的。

一、会计学专业改革的基础条件

(一)理论基础条件

1.实地调研情况分析

在2018年、2019年和2021年,会计学院分别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国内外高校、国内高职院校、开大体系师生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行业发展动态,社会人才需求等一手资料,为会计学专业的改革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实地调研的主要结论如下:

(1)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聚集度较高

在2021年对现有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在收回的990份学生问卷中,40岁以下的学生占比56.46%(图2),87%的学生为在职学习(图1),其中62%的学生从事与财会专业相关的工作(图3),大部分的学生从事的是财务会计工作(图4)。较高的专业聚集度保证了专业改革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图1 学生在职情况分析


图2 学生年龄分布


图3 职业相关性分析


图4 职业情况统计分析

(2)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恳求度较高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开放大学学生虽然绝大多数的学习目的依然为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89.12%),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基于工作需要,为了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43.41%)从而进入开大进行学习。通过对教学班主任的访谈,发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态度和持续力等都在开放教育各专业的前列。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学习目的调研

(3)会计学专业师生对于会计转型的认同度较高

在对师生调研中,为适应会计转型,会计专业应增设课程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大数据决策分析”(67.76%)、“财务共享服务”(55.87%)和“财务机器人(RPA)”(54.45%)三门课程位居应增加课程的前三位。对于传统会计类课程普遍认为“财务会计”(6.46%)和“管理会计”(9.98%)是会计专业中最不应取消的课程。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会计学专业教师希望开设的智能财会课程统计情况

对于现有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方面,虽然大部分的学生为在岗在职学生,但是依旧希望能够增加会计实操技能的培养(见图5)。

图5 对于现会计学专业的建议调研情况

2.文献调研分析

会计学院持续关注国内外院校的专业改革进展。自2019年起,会计学院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外会计学专业改革做了系统文献调研。

对于国内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传统的会计课程以外,这些高校还开设了技术类课程及融合类课程。技术类的课程相对来说开设得很全面,对于融合类的课程多数院校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多数院校只开设了三门以内的融合类课程,且课程基本与企业共建完成。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部分高校开设智能类会计课程

(二)实践基础条件

会计学专业历来重视专业和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尤其是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以后,基本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手工与软件相结合,校内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模式。同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会计学专业积极与先进的教育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适应开放教育学生特点的实践内容。例如,自1992年开始与用友公司合作开发电算化会计课程(现更名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教材、考试平台、测评标准,该课程一直受到系统内老师们和学生们的好评,均表示该课程实用性较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财会实践工作有很大帮助。前期探索的课程合作模式可以运用到整个专业改造中。


图8 电算化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过程

(三)团队基础

会计学专业的改革是有强大的团队基础做支撑的。2021年,我们对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研中心组进行了改选,新的团队成员既包括了总部教师、系统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人员。

2018年,会计学院与用友新道公司进行了多次研讨,经管教学部的老师们参观了用友工业园区,对用友新道公司开发的课程、模拟实验软件、与其他高校的合作模式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双方已达成一致,拟将该专业作为产教融合试点项目。

会计学院的每一次专业改革均在体系内事先进行研讨,会计学、财务管理教研中心组成员、体系内教师代表均表示,在数智化财会工作环境转型的发展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唯有改造转型才能适应大环境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基于前期的调研和研讨,我们认为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及时进行改变,从原来传统的会计核算人员培养,逐步转变为对新型财务分析人员的培养。新型财会人员除了掌握传统核算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具备操作新型智能化财务设备的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编程软件操作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以及掌握管理会计原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特点,能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支持企业进行决策。

二、会计学专业改革的思路与成效

(一)主要思路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整体思路是:基于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人才需求,立足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分析、精准定位,设计符合专业实际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实施机制,将精细化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明晰时间表和路线图,最终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专业化人才。

具体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体系、两交叉、三融合”。“一体系”是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专本硕一体化纵向贯通,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横向融通;“两交叉”是指传统会计知识和大数据专业知识形成交叉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数智化会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三融合”是指学校、行业、数智化教育企业三者相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长、各得所需,形成人才培养改革的合力。

(二)改革成效

1.一体系

按照专本硕一体化纵向贯通思路,完成了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标准研制与审定工作。完成了会计学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完成了会计(专科)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科)的工作,并完成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审定工作。完成了与北京工商大学联合培养会计专硕MPACC项目前期研讨及师资培养协议起草。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横向融通,在培养方案中设计了证书学分替代,专科主要培养出纳、会计核算人员,因此对应会计初级证书;专升本对应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因此对应会计中级证书。

2.两交叉

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传统会计知识和大数据专业知识形成交叉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新型财会人员,除了传统的会计知识需要掌握以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背景下,学生还应该掌握一定编程软件的操作技能,和智能系统应用能力、业务与财务融合的能力、财务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中除了传统的会计课程以外,增设了技术类的课程和融合类课程。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  

3.三融合

三方融合打造新型会计类课程,联合三方资源和力量,高校、行业企业、教育企业共同打造会计专业课程。高校提供理论支持,行业企业提供实践教学经验,数智化教育企业提供实训平台。

本科阶段开设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通过团队组建、沙盘实战、角色扮演、会计处理服务、互评审批等教学设计,使学生全方位理解财务共享服务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拟与用友新道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实操平台,学生在实操平台上完成该课程的学习、练习及考核。目前与公司已经完成了适合开放大学的平台设计和建设、协议起草等环节。

在专科阶段开设的纳税实务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积极探索教材呈现形式方面的创新,成为国开学历自建教材中第一本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该课程也拟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实践平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企事业单位报税全流程。

对于实践环节,与广州福斯特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了会计模拟实训。在2019年的时候对原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新版软件为网络版,教学内容根据最新税法和会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此外,还融合三方力量共同进行师资培养。对于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最大的瓶颈是师资,因为现有的老师虽然有多年丰富的财会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了解,因此,我们在去年邀请了高校、教育企业的专家和行业专家为系统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了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