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虚拟教研室丨浙江大学“设计+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设计驱动 开启虚拟协同教研新形态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1-19 07:24:58 点击:

虚拟教研室丨浙江大学“设计+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设计驱动 开启虚拟协同教研新形态

虚拟教研室

浙江大学“设计+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设计驱动 开启虚拟协同教研新形态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虚拟教研室的落实,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作为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虚拟教研室已经受到高度重视。自2020年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工作要点中提到,要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项目,到“推进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被列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再到《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印发并提出,在中小学校、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教研室、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系列文件逐步为虚拟教研室展开指明了方向。

实际上,对虚拟教研室的探索,浙江大学已经在路上。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中,学校“AI+X”、程序设计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X”等7个项目入选。浙江大学教授、“‘设计+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张克俊表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它能以协同、共享助力教育公平,进而推动教学改革。


虚拟教研室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定位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是在保留传统基层教学组织核心功能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跨学科、跨院校、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利用群体智慧探讨教学共性问题和教学发展的一种创新尝试。”张克俊表示,近两年浙江大学一直在探索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包括 “AI+X”、程序设计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X”等虚拟教研室,逐步开启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模式。

“虚拟教研室有助于弥补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及科研活动的不足,可以有效解决高校的跨学科师资配置、科研团队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张克俊称,相比传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在教学学术研究与实践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便于高效组织多样化教研活动,更契合教师多元发展需求。

以“设计+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为例,张克俊认为,虚拟教研室的核心主要是教学研究。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出发,结合信息化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力发展和课程教学创新的新需求,虚拟教研室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二是优质教学人才的培养建设;三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是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等。

“综上,虚拟教研室在保留传统教研室核心功能和优点的基础上,能突破时空限制,更加高效、灵活,有利于促进全国范围内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张克俊如是说。


面向“双创”的“设计+X”教研应用


张克俊介绍,当前“设计+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联合了高校、企业及投融资机构三方力量,从教学研究、资源建设和成果示范等三方面开展了教研及应用。

一是革新“设计+X”的课程内容形式。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和科研创新优势,制定“设计+X”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包括:(1)研究“设计+X”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探究以“设计思维”为核,面向过渡性、衔接性、开放性的“X”课程群以及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创业实践等“第二课堂”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研究“设计+X”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注重项目式、混合式及体验式教学,产学研协同育人;(3)研究“设计+X”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标准。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究课程测试开放式命题及多元化评价方法,逐步完善和迭代,进而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二是打造“跨界共创”的发展共同体。通过跨学科、跨高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与合作,构建“设计+X”创新创业者从入门到实践的全链路资源共享平台。包括:(1)共创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在教研室成员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提供教学与应用对接、校园与产业对接、训练与实战对接支撑的“创新+创业”全链路资源;(2)研制创新创业知识共享平台。汇聚 “互联网+”“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创新创业案例,提供案例分析、热点追踪、趋势分析等服务,打造创新创业知识共享平台;(3)建立创新创业展示平台。组织、参与设计类、科技类及创新创业类赛事、工作坊、活动等,促进供需之间的同频共振,形成政府、企业、资本、媒体、高校联动的培养生态,满足创新创业者从入门到实践的全链路需求。

三是构建“联动共享”的教学互动空间。通过创新教研生态、打造品牌活动、开展师资培训等,引领、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包括:(1)创新教研形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工具创新教研形态,推动教师加强教学改革,调动教师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2)依托中国创新设计大会等活动,发挥团队中的教学名师及一流课程的示范作用,推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教研能力;(3)广泛开展“设计+X”创新创业教研、交流活动等,“产学研媒用金”协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通,积极开展教研成果和经验的推广辐射,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谈及应用难点,张克俊坦言,虚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评估困难、学习效果跟踪困难。“这需要通过学生学习数据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持续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帮助教师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系统性规划和针对性调整。

目前,该教研室已经吸纳了来自83所高校的百余名成员,涵盖了设计学、计算机、机械、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20余个专业,累计举办研讨、交流活动近20场,辐射师生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