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推动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往发生深刻变革。“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在人才培养领域积极完成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思想层面认识不到位、人文性被工具理性遮蔽、教学过于依赖技术构筑的“景观”等问题。首先,目前高校教育理念传统、教务管理改革思路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要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高校转型改革的整体定位不够清晰,对于数字化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核心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把握得不够全面,使得从“建设”转向“应用”过程中如何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和结构布局还不够清晰。其次,教育数字化从“转化”到“转型”再到“智慧”,需要经历一定的历史阶段。在“转化”过程中,人们通过资源投入构建起足以支撑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座,但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等基座甚至各类技术应用都只是促进转型的手段。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由于数字技术显性功能而引发技术内在人文人本属性被“遮蔽”的倾向,减弱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应有的“温度”。最后,依托数字技术开展的场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尽管可以让学习在沉浸的环境中得以开展,但是也会引发教学的教育功能以及教育与真实世界联系弱化的风险,尤其是数字场景化教学,这是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够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教学精准度、革新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信息化。通过数字技术辅助,尤其是采用以过程性评价理念为指导的智能测试系统应用和课程学习数据综合分析等,教师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学生与课程教学有关的信息,这种信息往往以结构化、关联化的方式加以呈现,从而为精准化的教学过程提供基本依据。同时,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线上线下组合呈现,使得课堂教学实现由单一到混合,由封闭到开放。此外,数字化教学能够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依托数字技术打造新一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促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档升级”,真正让数据要素发挥其在校园治理中的应有作用。
多举措夯实高校数字化转型基础。第一,重视以高校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引领改革实践。可以考虑按照“转型目标与所处方位深度识别—全方面差距分析—数字化转型模式论证决策”三个步骤进行。把握住改革发展的整体方向,以此来综合分析数字技术条件优势、学科优势,围绕教与学两个方面并依照客观实际不断制定数字化转型的可能路径与模式。第二,按照构筑新型数字治理架构思路不断完善对数字化教学活动等的内部监管。尤其在数字化管理上,规范数据信息所有权以及数字技术应用边界,切实维护数据信息的合规使用。第三,确立数字化人才培养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动态协调机制。以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建立持续识别和分析研判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动态的长效机制,以避免自身人才培育模式与数字化产业人才需求的脱节。
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第一,坚持适度应用原则。依托数字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对教学活动的教育性和价值观引领原则的坚持。客观辩证看待数字技术融入教学中所产生的价值,做到兼容并包,确立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选择和评价准则;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坚持对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保持应有的理性态度,不过分推崇信息技术而失去提升学习主体自我决策与管理能力。第二,提升数字素养,发挥教育工作者主体性价值。结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数字素养提升“方案”,加大对《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宣贯力度,通过投入资源搭建支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专门化研究与推广平台,完善相关配套支持制度,以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等形式,激励更多的一线教师立足课程教学探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现实路径,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教学转型方案。
打造数字虚拟化教学场景。首先,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尺度合理选取教学中的场景要素。教学场景的搭建首先应讲求适切性,即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和基本评价尺度,凸显教学内容主题,坚持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原则,旗帜鲜明反对泛娱乐化和庸俗化。同时,合理设置教学场景中的主题和内容,把握好“多”与“少”、“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等方面的关系,既防止因信息内容过载而造成学生忽略对真实事件中客观存在关系的理解和感悟,又避免因场景要素过于单一而失去学习场景所应有的真实再现复杂关系的呈现功能。其次,强化教师在场景化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协同者角色的认知。数字化技术融入高等教育必然促成教师主体身份的再定位和再确认。体现在场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协同者角色表现为,一方面带领学生“走进”具象化场景并与之产生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交互,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依靠自力“走出”因过分沉溺于感官体验而忽略知识体悟的误区;同时,帮助学生建立通过场景学习更好连接虚拟和现实之间内在关联的意识,使其在虚、实场景切换中做到更加游刃有余。